人是需要有理想的,它能支撑着人有自己的选择,并按自己选择的目标奋进。所以说,有理想追求的人生才会精彩。理想与地位、职业、收入无关,不要以成人的价值标准去判断一个孩子的理想是好还是坏。
小的时候,孩子都会天真无邪地说,长大了我要当什么,家长听了以后,会一笑了之。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竞争的压力。理想几乎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孩子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会非常“有理想”,但实际情况却是理想几乎被成堆的作业挤得没有立足之地了。很多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让孩子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好工作。孩子们被各方面的压力所包围,于是取得好成绩、考进好学校、选择好专业,最后找到好工作成理想。
我从小酷爱美术,如果有人问我长大干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长大了要当一个画家。”尽管我的画画得很好,还得过不少的奖状,可有的同学说:“咱们小学生现在连学习都顾不来,你还想画画!我看你的理想得泡汤了。”您在电视·上教画画的时候,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准备好纸笔等着学,可爸爸妈妈总说:“这么大的姑娘了,还学它干什么?又不是小孩子。”您看,不管是同学还是家长都不支持我学画画。我想问问您,难道因为学习紧张,就要丢掉自己的业余爱好吗?难道因为长大了,就不能再做儿童时代喜欢的事情吗?
我想跟这两个孩子的家长说的就是没有理想的孩子是无望的,没有理想的社会是危险的。用现实代替理想是不可取的。理想是一种永远的信念,能够支撑着孩子有自己的选择,并按照自己的选择目标奋进。这种能够激励人一生的动力是需要保护和激发的。
人是需要有理想的,有理想追求的人生才会精彩。想让孩子成为有理想的人,首先家长要成为有理想的父母。父母自己要有一些一生渴望去做的事情,在合适的时候,抛弃一些琐事,舍弃一些名利,为一个朴素的理想而启程。家长的这些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家长如果能够和孩子谈谈自己和孩子同样大小的时候,曾经有过的对未来的渴望和对自己将来的设计,这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人生产生反思。也许家长当时的理想听起来很幼稚、很老土,但家长的积极心态和认真筹划人生的态度,会对孩子产生示范效应。
理想与地位、职业、收入无关,家长不要以成人的价值标准去评价一个孩子的理想是好还是坏。对于孩子雄心勃勃说出的一些理想,家长一定要尊重并表现出很重视。不要因为孩子的理想难以实现而讽刺、嘲笑,也不要因为孩子的理想仅仅是当一个餐厅服务员而沮丧。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激发孩子生成理想。家长在和孩子闲聊的时候,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或擅长的本领,并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可以就此朝这个目标积极努力,实现理想。例如,告诉孩子:“你把这个玩具汽车修好了,本事真大!看来你以后要是去设计汽车一定会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