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爆发,给所有政府、行业、居民一个措手不及。疫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消费娱乐、社会发展、城市运转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面对疫情和当前的复工复产要求,中国科技企业勇于承担,以科技为基、应用为力,通过科技创新贡献力量,为百姓生活、政府运行和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保障,充分体现出中国科技企业的活力和价值。
面对突然而至的疫情,科技企业在第一时间纷纷响应疫情需求,开放、有序地按照市场化原则在全球调动资金、医用耗材、基础设备、机器人等防控资源。
科技巨头凭借全方位多层次渠道资源优势,提供基础医疗服务保障。阿里巴巴宣布9项驰援武汉的行动并设立10亿元医疗物资供给专项基金用于采购海内外医疗物资,直接定点送给武汉各大医疗机构;京东向武汉分批捐赠共计100万只医用口罩和6万件医疗物资,并开通全国各地驰援武汉救援物资的特别通道,将供应链基础设施能力全面开放;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宣布捐赠3亿元人民币设立第一期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基金,并联合医联、企鹅杏仁、微医、好大夫在线、丁香医生等五大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提供免费在线义诊服务;小米集团联手西山居、云米公司向建设中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捐赠了包括平板、空气净化器、红外体温计等价值248.57万元的紧急物资。
科技企业凭借产品及技术方案的矩阵输出能力,保障疫情防控多元化需求。美团在103个城市开放旗下30万辆共享单车,并为一线的医疗队伍和建设队伍每天提供至少1000份免费外卖;滴滴在武汉、上海、北京、厦门、宁波等地组建了“医护保障车队”,免费接送一线医务工作者,覆盖人群总数接近1.7万;菜鸟物流布联合海内外30多家合作伙伴开通武汉救援物资绿色运输通道;高德开发的“全自动红外热成像测温告警系统”支持每分钟测温超过500人,已在全国多个公共场合应用。
疫情之下,各地政府以开放的姿态联合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前沿科技领域的智慧城市企业,共同建立健全有序有效的指挥机制,支撑疫情监控、人员追踪、数据分析及信息公开,在短时间内解决了人手不足、信息难以及时传达、资源调度效率跟不上等问题,实现疫情防控科学化、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
优化疫情大数据服务,支撑疫情管控、预测与示警。政务公共数据的及时开放和二次应用是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的一大亮点。疫情以“数据”的方式首次进入人们视野的是丁香医生制作的新冠疫情动态,其中包括确诊、治愈、重症、死亡、疑似等数据,随后相关平台也开始介入疫情数据的采集与披露;百度地图紧急上线“新冠病例曾活动场所”专题地图,通过实时数据让公众随时查看疫情扩散情况,追踪潜在患病人士移动轨迹,降低疫情传播;阿里、数梦工场等企业为地方政府提供“数字防疫系统”,辅助政府进行联防联控和应急指挥。
技术赋能基层社区服务,快速传达防疫要求,追踪重点人群。社区基层工作人员严重短缺、社区防疫工作负荷激增、传统社区排查效率低下且存在较高的风险隐患,社区俨然已成为此次疫情防控中数字化应用落地的主战场。智能语音企业思必驰推出疫情防控机器人,提供免费人工智能服务替代社区人力,向居民主动拨打电话,调研近期行踪、摸排人员往来;腾讯为社区防控推出海纳社区电子出入证+人脸识别门禁+无接触自动体温测量的一站式社区通行方案,同时提供防疫信息填报、物业通知推送等功能;智慧城市技术服务商特斯联针对徐汇区政府部署智慧社区人口管理平台等需求,推出智慧社区防疫平台,实时接入包括门禁设备、微卡摄像机、人脸摄像机等设备数据,进行分析展示并满足人员排查、定向追踪、车辆布控等需求。
疫情下防疫信息、物资配送等海量信息的及时获取和实时公开,既是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急迫需求,也是重大挑战。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社交网络等在此次疫情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基于“二维码”的“大数据+网格化”高清社会治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通过在社区、公司、工厂、车站等公共区域全方位推行“网格化”大数据采集与集中管理模式,助力疫情防控、企业复工,最终实现高清的社会治理愿景。阿里、腾讯支持下的健康码已在过百个城市落地,以二维码的形式扫描关联个人健康状况和出入记录等信息,并凭借健康码出入社区、办公、车站等多个场景,下阶段将是突破跨省份的数据互通和信息互认,最终实现一个体系完善的“健康码矩阵”系统。
基于区块链的信息追溯解决方案。慈善捐赠追踪、疫情追踪、医疗用品和药物溯源管理、社区人员流动跟踪等迫切要求多机构的信息公开、共享互信和可追踪。浙江大学利用联盟区块链网络的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特性,已上线一款慈善捐赠溯源平台,在捐赠方与需求方之间搭建一条透明、真实、高效的信息互通桥梁。
疫情的蔓延为医疗救治、生活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带来严峻考验,产生了“无接触”服务、快速筛查等特定需求,科技企业依托技术储备,灵活组织技术力量快速开发解决方案,有效缓解了抗疫压力。
智能医疗支撑不见面诊断、疑似病例快速筛查。疫情蔓延影响最大、需求最紧迫的是医疗服务,一线医护人员面对巨大的压力,急切需要支援,一批高科技企业运用智能科技开发出智能诊断、远程诊疗等服务,在关键时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阿里达摩院全新的AI诊断技术已诊断3万多个临床疑似病例,单个病例影像数据的上传和分析可在20秒内完成,新冠肺炎CT影像识别准确率达到96%;依图医疗、推想科技等AI医疗企业,快速研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学影像智能评价系统,在定点医院开展应用,对肺炎严重程度进行自动量化评估,帮助医生更快完成疑似患者诊断;华为在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中实现全院区5G覆盖,支持远程指挥、远程会诊、远程手术和数据传输;银江股份与华为联合开发“WLAN+IOT”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为多家医院提供数字化、信息化系统及设备进行现场服务和远程支持。
“零感染”要求加速智能无接触服务落地。大量的前沿科技企业将视觉识别、智能语音、服务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应用于疫情防控一线,快速开发出可用于配送、消杀、防疫等场景的智能机器人以及无人超市,用科技创新全力支持“零接触”的防疫需要。美团、京东物流等企业推动智能配送物流车的示范应用,实现生活区域的“无接触”定点配送,猎户星空、赛特智能所研发的医护服务机器人,能实现院内医疗物资的配送,有效避免二次感染;钛米机器人、悟牛智能、通产智能应用消杀机器人大幅提升医院内日常消杀效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发“强紫外线杀菌机器人”能将CT机两次检测间的杀菌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3分钟;淘鲜达联合湖北中百仓储在火神山、雷神山院区搭建无人超市,通过无接触收银方式支持24小时无人超市的创新运营模式。
抗疫进入攻坚阶段,在抗疫防疫的背景下有序复工成为新阶段的工作重点,如何在保障人员安全基础上实现企业正常运行,科技企业提供系列产品解决方案,满足企业职场门禁检测管理、职场和生产车间安全检测维护、机器化农耕等多种复工复产防疫需求。
科技企业云端复工。疫情延迟复工促使大量企业选择让员工在家远程办公,支持远程会议、在线协作、在线办公、在线管理、在线防疫等功能的远程办公模式在科技企业中纷纷开启。企业微信、腾讯会议、阿里钉钉、华为云WeLink、Zoom先后推出一定时长的免费远程办公支持,字节跳动旗下办公套件“飞书”上线了“线上办公室功能”,提供远程办公配套服务。垂直领域内的科技企业如小鱼易连、石墨文档、印象笔记、泛微网络等也采取了相应的扩容和模板等措施。
“无接触”服务助力工业复工复产。科技企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等相关技术保障工业复工复产。阿里云依托杭州城市大脑下城平台开发“工地智能复工系统”,实时精准掌握工地人员情况,并做好相应的防疫物资、生活物资和生产物资筹备工作。华中数控为富士康生产线紧急加装红外智能体温检测系统,保障企业对复工人员的疫情防控需要。与此同时,智能化工厂成为疫情中复工复产的一大亮点,浪潮集团、联想武汉基地、格兰仕等制造企业纷纷凭借其工业物联网、AGV机器人、高度自动化生产线等优势保障复工生产。
无人化+互联网助力农业复产。科技企业针对农业春耕需求,推出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线上春耕模式、智能机械作业等创新产品和服务,保障疫情期间的农耕与农产品销售。拼多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建立完整的农业产销大数据;数溪科技携手雷沃重工、平安产险等联合成立“春耕公益联盟”,推出能实现智能监控大棚温度的线上温控设备APP、种植户手机“视频验收”、电话预约等一系列“无接触种地”新举措;大疆保值无人机助力“春防”,进行病虫害防护工作。
在疫情袭击下,城市生活如何保障,是关切几亿百姓的大事。互联网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外卖、精准物流等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新零售、短视频、直播等新业态企业创新服务内容,全力保障疫情极端情况下的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有效避免了因疫情而出现的社会恐慌。
科技提供生活保障。居家隔离期间,大众通过各类互联网平台,实现购物点餐。数据显示,每日优鲜在除夕至农历正月初四期间的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21%;叮咚买菜APP每日订单增长三倍到四倍。当线下餐饮企业无法照常营业时,互联网企业“接棒”保障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科技提供教育续航。为了保障公共安全,全国高等教育、中小学都暂缓了开学,所有教育培训机构也处于停摆状态,线下教育遇到了客观难题,教育不能停,线上教育企业纷纷大展身手,全力保障“停课不停学”。科大讯飞免费支持学校开展自主网络教学服务,包括智能教学助手、智慧空中课堂、同步课后作业等;VIPKID优先为湖北地区提供在线英语和数学课程;流利说向湖北地区的学员送出15万份“湖北加油-流利说课程”,为合作的湖北企业员工额外提供“30天商务英语学习包”。
科技提供娱乐慰藉。字节跳动、优酷、芒果TV、腾讯视频等视频平台类企业纷纷推出免费观看活动,并不断补充影视内容资源供给。这些在线服务都满足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减少了人员流动,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并为稳定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疫中,大型互联网企业、科技龙头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抗疫是一件影响全社会的大事,需要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应对各行各业的不同需求。平台型企业通过开放基础算法、算力、模型等创新研发平台及开源技术服务,为社会各界创新应用产品、解决抗疫问题提供了基础,充分体现了科技向善的生态力量。
开放算力基础设施服务。百度大脑推出“AI开发者战疫守护计划”,基于百度大脑AI开放平台和飞浆深度学习平台为正在进行疫情防控相关应用开发或疫情期间有需要的企业、机构和开发者提供更好的实现数据、算法、算力等资源的共享,相关企业都可以通过该计划获得免费的技术服务和线上AI培训课程;阿里云疫情期间,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支持病毒基因测序、新药研发、蛋白筛选等工作,帮助科研机构缩短研发周期。
开源特定领域产品开发基础设施。百度Apollo免费开放低速微型车套件及自动驾驶云服务,加速自动驾驶产品应用,助力企业更好的开展疫情作业车研发工作;百度免费开源业内首个口罩人脸检测及分类AI模型,帮助相关企业快速软件开发。
抗疫仍在继续,在已经经历的最困难的时期,科技企业充分体现了创新活力和社会责任感,为疫情防控、城市运行、社会管理、居民生活提供了方方面面的保障,可以说,正是这批科技企业是我国抗疫大军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也是其他国家无法复制学习的,相信下一阶段在全球抗疫、复工复产的道路上,我国的科技企业还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